第四章 陷囹圄梅清遭刑苦 解诗意真宗怜妙才
列位看官,上回说到真宗大怒,命京中有司及两浙路转运使彻查越州贪腐之事,路使得帝之制文,命左右赍制文送至两浙路临示府台,府台览毕,即谴府员赴扬州,羁梅清回京;至于越州颜诩及州府一应人等被调查之事,某暂且不表。
诸位或疑:“‘临示府’乃何也?”莫急,且听率臣慢慢道来:
临示府直隶于东京之临示部也,那临示部虽在六部之外,然其却是宋太祖为固赵家之权而暗立之,“临示”乃是取“帝临而示之”之意;虽是暗立,但官场中人却对其却无一不知,无一不惧;其掌部者多是皇帝左右之亲信,任免亦皆由皇帝,且独听命于帝;其权:可闻风而奏,亦可据帝之旨意,不拘于法制而羁查、狱刑某人——故朝中官员,其职无论高低,地位无论贵贱,见临示府之官员皆胆颤心惊,如临大敌。
话分两头,且说景德元年秋九月,此时盛仁已任扬州通判三月有余矣。其在位:人情炼达,处事果断,上和诸僚,下抚百姓——益得州府群人之赞。
盛仁此时志得满满,正于庭前赏菊饮酒,忽有一下人气喘吁吁而道:“官爷,外面有一群人,自称是什么临示府的,说是奉皇命而来,不顾小人等阻拦,竟直接进入大堂,小人见势头不对,便急忙来告知官人。”
未等其说完,那临示府员已至庭院中,朗声道:“梅通判好兴致啊,这时候了还在吃酒!来人!将其拿下!”
盛仁大惊道:“某至扬州,虽无尺寸之功,但亦无滔天巨罪——不知某所犯何事?竟让府员大人如此?”
府员双手向北而揖,鄙睨而谓盛仁道:“梅通判的事不大,但若是惊动了官家,便是滔天!本大人废话就不多说了,通判到了东京便明白了。”
至于盛仁羁至东京途中之事,某暂且不提。
及至东京,入刑部狱,方知自己因越州州府贪腐之事而陷于缧绁。
想那盛仁一介柔弱书生,怎受过如此之苦:一是从扬州押至东京,旅途遥远,风餐露宿——其中种种之苦,常人莫能知也;二是狴犴之地,毒虫种种,阴虱无数,加之食不果腹,寝不安席,复遭酷刑骨肉之痛,晕厥数回,生不如死。
后人有诗叹曰:
雀跃铁窗外,人囚寒室中。
三餐味淡淡,四季太匆匆。
行动不由己,言语难抒胸。
待到云开日,破锁走金龙。
盛仁此时于狱中万念俱灰,泪如雨下;念昔日寒窗苦读之苦,功成名就之盛,复苦今日牢狱之灾,落魄之状,念道:“吾生于世有何用也!”——一时气急,便欲咬舌而自尽;时年景德二年春三月初七也。
正在这时,忽有一狱卒趋步含笑而来,对盛仁说道:“恭喜小哥儿了!”
盛仁疑惑道:“某有何喜?”
狱卒笑道:“小哥儿,你且还不知道吗?老汉也是听我们老大说的,说是:本来刑部判你蹲大狱五年,后来官家不知怎的,改为流放一千里,方过了几个时辰,又改为让小哥儿去什么州当什么司马,具体的老汉也不甚清楚;不过,要不了多久,小哥儿你就会知道。”
盛仁听完,内心此时却毫无波澜,只是低头凝思。
那狱卒见盛仁沉默不语,遂又道:“老汉见小哥儿年纪轻轻,而且和老汉我都是中善村人,老汉告诉小哥你啊,在这里蹲的,基本三年不到就没了,也就是你们官话中的什么‘受徒刑而死’。老汉是个粗人,只比小哥儿多吃了几十年的粮食,知道只要人活着,比什么都好;何况小哥儿还有个一官半职,何不心中快乐一点?”
写到这里,列位看官心中必有疑惑——为何这宋真宗会一而再而,改盛仁之刑罚呢?莫急,且听率臣我慢慢道来:
却说盛仁羁至东京,入狱之后,刑部及临示部所属官员,即开始审查其与颜诩及越州府贪腐一案;想那颜诩及越州府平时锦衣玉食,富贵满堂,怎经得起临示部这劳狱之苦?遂竟不看供书之内容,只管签字画押,统统招供。当有司问二人与扬州通判梅清有无瓜葛之时,二人俱以会稽山当时之景答之。
讯问之人寻思道:“官家之意乃是严惩梅清等一干人等,以肃朝纲;若梅清之事仅如此二人之所供述,必不获罪;其若不获罪,必拂逆官家之意,拂逆官家之意,某位不保矣!”
遂又问二人道:“扬州通判梅清之事仅仅此一事吗?其任扬州通判之后,你等有无暗通曲款?快快从实招来,如若不然,必叫你等尝尽狱中刑具之苦!”
那越州府于宦海沉浮数十载,又如何听不出讯问之人,其言外之意乎?一想到临示部种种之酷刑,不禁遍身颤抖,汗如雨下,遂急忙添油加醋而说之;那颜诩亦是一聪明之人,听州府如此如此之说,亦附和之。
及至讯问梅清之时,梅清亦以当时之景陈说之,并大呼其无罪,并称:其赠予颜诩书画,诗外之意亦是贬低颜诩,非赞也,遂将诗外之意说之;那讯问之人怎会信梅清书生之言?梅清遂遭酷刑,遍体鳞伤,痛不欲生。
至于其后两部有司用刑审问梅清之事,某不再赘述。
却说景德二年春三月,真宗于御书房问于参知道:“卿以为此画如何?”
遂将盛仁于会稽山所作之诗画示下,参知观之,因说道:“回陛下,此画中之诗勉强有韵,但联毫不工整,体其诗意——无非是隐士孤傲之说,亦是寻常之言;倒是其画:画风新奇,毫无拘束,用笔着墨,一丝不苟;整体而论,可为中上之作。”
真宗叹道:“可惜!可惜!此画笔墨虽美,然其却是罪官——扬州通判梅清所作;其方入仕,便与越州府衙及越州商贾颜诩暗通曲款,至今亦不认罪,竟辩称其诗乃是贬低颜诩之意,实在是可笑至极!刑部上奏:拟其徒刑五年,朕已准之。”
诸位皆知:宋朝能官至参知政事者,绝非寻常之人,必有聪敏之智。因此那参知方听完真宗之言,疑之,复细观盛仁之诗画,少顷,面色大惊;瞬间,平静;俄而,又作疑惑之态;良久,乃作惶恐之状道:“陛下莫要戏弄老臣也,吾皇乃圣明聪慧之主,想必早已知其中言外之意,故特以此相戏微臣耳!老臣愚钝,思虑良久方知其诗言外之意——竟言颜诩乃‘大肚王八’也!”
真宗听罢,心中大惊,即细细复观盛仁之诗,良久,仍不得其意,然面却故作镇定,强笑道:“卿可试解之。”
参知答道:“首句:‘孤影映窗墨香隐’,其中,‘孤影’乃‘一人’也,‘一人’乃‘大’也;第二句:‘皓月泻地幽虫鸣’,其中,‘地’乃‘土’也,‘月’傍‘土’字乃‘肚’也;第三句:‘质本璞玉无暇点’,其中,‘玉无暇点’乃‘王’也;第四句:‘独观天下看浊清’,其中,‘观天下’,天之下,乃‘人’亦或‘八’也,再顾其上三字,此诗乃言颜诩:‘大肚王八’也!再观其画中之景,塘池中亦有一鳖,故其画中柱杖观鱼之人亦非颜诩也,塘中此鳖才是!老臣愚钝,不知所解与陛下心中所想同否?”
列位看官,其实那宋真宗亦喜舞文弄墨,善作诗词,也不是愚笨之人,遂当其听至参知讲至第二字之时,便已豁然开朗,全然而知盛仁其诗,言外之意;但其仍含笑而听,胸有成竹,似其早已知盛仁诗外之意般。
参知方讲完,真宗笑谓道:“卿之所言甚合朕心。”
参知答道:“体陛下之心,老臣之幸也。”
真宗将画置于案台,问道:“不知卿以为朕所判梅清之刑罚重乎?”
参知躬身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所降之罚并无轻重之分。”
真宗微微一笑,摇手而道:“卿且退下,容朕三思。”
参知方退,真宗即命左右赍文至刑部,其文略血:
着刑部并临示各司,免梅清之徒刑,改流一千里。
左右方持帝书出御书房,真宗顾案上诗画,转念道:“梅清此子实有文才,心思缜密,其赴京春试之前,身无半职,家中甚贫,越州府让其作诗,其不得已而为之,然却才思敏捷,作此诗而留后路——其,实无罪也,然朕言既出,岂能收之?”
是夜,真宗忱吟良久:欲怜梅清之才而赦之,又恐朝中大臣耻笑,反反复复,犹豫不决。原来那真宗亦是一仁慈之主,故此反复犹豫不决。
“罢了!罢了!让梅清去江洲任司马吧。”真宗长叹一声,自言自语而道。
遂复命左右赍文刑部,书略曰:
朕怜梅清之才,念其寒窗之苦,着刑部及临示各司免其流放之刑,交吏部贬其至江洲任司马之职。
此文至刑部之时,刑部有司正欲改梅清之徒刑为流放,忽又闻官家有书至此,即止之。时狱卒之长亦在有司之旁,略之一二,故当天吃酒闲暇之时与那老汉言之,那老汉念梅清和其同乡,且年纪轻轻,复念梅清心中郁结难解,遂有上文之景也。
且说梅清于狱中低头不语,沉思良久,竟不理会老汉之所言,老汉见此景,长叹一声,摇头起身而退。
及至翌日清晨,刑部按上之旨意,释梅清而付吏部,吏部即将皇帝旨意诉与梅清,孰料,梅清竟辞官而不受。
众人皆异,忙问其故,梅清但面笑之而不语,眼中却混混浊浊,竟似个呆人一般;众人见此景,皆以为其难承刑、临两部之大刑而心转痴恙,遂将梅清浑浑噩噩之态秉明真宗,真宗叹息一声,准梅清辞官之举。
梅清方出吏部数里,顿时泪如雨下,哽咽气断;加之前所受牢狱之苦,骨肉之痛;复念其一心忠君报国而竟遭此大祸,悲愤交加,忽而人事不知,晕厥于地。
正是:
几时荣华几时休,
几时美景几时留。
心死梦觉何谈贵?
何喜何恨又何忧?
毕竟梅清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https://www.yourenxs.cc/chapter/1479/47231525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