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象棋 > 第八百四十二章 象棋与大人物

第八百四十二章 象棋与大人物


  第八百四十二章象棋与大人物

  最近德国出版了一本由前总理施密特和现财政部长施坦布鲁克合著的新书,书名为《一步一步》(德语原文:“Zug  um  Zug”;英语译文“Move  by  Move”,中文时髦的译法为《步步惊心》)。此书封面上是上述两位大人物正在进行国际象棋对局。

  不要以为这是一本国际象棋书,它不是,它是一本政治经济类书籍。但是,也不要以为它与国际象棋无关。它与国际象棋有着密切关系。

  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Heinrich  Waldemar  Schmidt)是德国著名政治家,前西德社会民主党主席,于1974年至1982年担任西德总理。此前,他还先后担任过国防部长、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和代理外交部长。施密特现年93岁,是德国《Die  Zeit》周报的联合发行人,依然活跃在德国政坛,经常对时事发表见解独特的评论,不乏犀利言辞。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是施密特是一位忠实的国际象棋爱好者,

  施密特夫人在接受采访时被记者问及:“美国总统福特夫人影响丈夫的办法是在睡觉前吹枕边风。你是怎么影响丈夫的呢?”洛吉说:施密特的睡前准备是读书,“这是他唯一可以读点书的机会”。她还补充说:她觉得晚上俩人一起下国际象棋时对丈夫施加影响更合适些,“常常有一些问题非常之重要,我的丈夫想听听不同的人意见,我就是其中之一”。

  16岁成为国际象棋界的女王,她就是菲欧娜。

  这是9月底将上映的电影《卡推女王》,迪士尼电影公司找来金狮奖最佳导演和奥斯卡最佳女配,只为了将菲欧娜传奇的人生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那一年,16岁的菲欧娜参加国际象棋大赛,一举成为国家英雄。回国后,记者问她:今晚回家,第一句想跟妈妈说的话是什么?

  菲欧娜说:我想问她,妈妈,我们明天的早饭够吃了吗?

  这不是一句玩笑。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在非洲最穷的贫民窟里,菲欧娜和母亲每天的生活希望,就是可以在一整天里找到任何填肚子的东西。硬吃下去,才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直到有一天,饿得受不了的她看见一碗免费粥。又香又滑的粥旁边,立着几个木头小人。

  他们说,这个叫国际象棋。会下象棋,就可以喝粥。

  非洲乌干达最贫穷的贫民窟,卡推。

  卡推破旧的就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到处是低矮的破房子,遍地都是垃圾、臭水、苍蝇。

  死亡,是卡推最寻常不过的事。这里是暴力事件和疾病的高发区,艾滋病、疟疾、埃博拉、肺结核……

  “我记得3岁的时候,我去看望爸爸,他病的很严重。一星期后,他死于艾滋病。葬礼之后没多久,姐姐朱丽叶说她头疼,吃了一些草药就去睡了。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她死了。”

  菲欧娜坐在卡推的街边,一手托腮,回忆起她的童年,那时候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个人艰难地支撑着全家的生计。

  六岁的菲欧娜早就因为没钱从学校辍学了,那时候她每天面临的主要危机就是没有食物。

  “家里总是没有吃的,我很饿。我每天都在寻找食物,只要找到今天的伙食,就能多活一天。”

  因为太饿了,有一天,她偷偷跟着她的哥哥布莱恩溜到了一家基督教慈善基金会。那里在教孩子们下国际象棋,听说去学象棋的孩子就有免费的粥喝。

  她从房子的破洞里偷偷往里面看,看到一些孩子们在玩那个黑白棋子的游戏,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国际象棋。

  她想,我真的能学会这么神奇的东西吗?可是我必须学会,因为如果我学会了,我就有粥喝了呀!

  学习象棋,就意味着每天的一碗粥,意味着她今天不会饿死,意味着她又坚强地活过了一天。

  她开始每天步行六公里学棋。穿过卡推尘土飞扬的街道,穿过街边破破烂烂的民房,穿过满地的垃圾,老鼠,穿过她贫穷的生活,走向她唯一的,生存的希望。

  她并不识字,也看不懂棋书,只能日复一日地旁听教练的讲课,在晚上回家之后,点起一盏灯火,在自家破旧的房屋里练习。

  基金会的教练罗伯特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颇有天赋的女孩。让他惊讶的不仅仅是菲欧娜在象棋上进步飞速,而是这个女孩在学棋和下棋时表现出的拼劲。

  “她很顽强,我原本以为女孩子下棋的风格可能会比较软,但我发现她就像一个男生一样,喜欢进攻,虽然经常失败,但每次都会拼尽全力地战斗。”

  菲欧娜喜欢进攻,喜欢战斗。但是在她学棋的初期,她经常为了战斗选择风险大的进攻方式,因此经常失败。

  “输了,我会很难过。我会想,难道这条路不适合我吗?难道我注定只能在卡推流浪,每天为了生存寻找食物,因为没有房子而睡在街上吗?”

  教练罗伯特察觉了她的不安和沮丧。

  “顽强的战斗是对的,但是你要学会更有耐心。”

  在不停地失败和学习中,菲欧娜像一块海绵一样,迅速地从每一场比赛里吸取经验,飞快成长。

  一年之后,菲欧娜就打败了基金会里学棋的所有同学,连教练罗伯特都输给她了。

  2007年,11岁的她获得了乌干达女子青少年锦标赛的冠军。2009年,13岁的菲欧娜和另外两名棋手一起代表乌干达,前往苏丹参加非洲国际儿童象棋锦标赛(团体赛)。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菲欧娜回忆起坐飞机的感觉,特别兴奋,“飞机在白云里穿梭,哇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云朵,像棉花糖一样,我还以为我们可以一直飞到天堂去了呢!”

  这也是她第一次住酒店,用上抽水马桶和淋浴器。在酒店的餐厅里,她可以拿着一个很大的菜单点菜,“感觉像个女王一样”。

  她第一次见识到卡推以外的世界,原来可以是这么和平、美好、干净。而这一切,只有当她在象棋世界里努力拼搏之后,才有可能获得。

  那次比赛,她一共参加了四场,四场全胜。最终和她的队友一起,打败了其它16个国家,赢得了总冠军的奖杯。

  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这场比赛囊括了世界上最精英的国际象棋棋手们。

  14岁的菲欧娜是全场146个国家,1000多个棋手里最年轻的棋手之一。她穿着黑色大衣,带着白色针织帽,端坐在棋盘前,心里有些紧张。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团体赛,她和对手在棋盘上展开了殊死搏斗。

  菲欧娜的开局并不占优势,在开始的前20步,她甚至一度处于下风。

  但她并不急躁,非常有耐心地潜伏着,在找到机会时毫不犹豫地出手攻击,杀得对手节节败退,直到无处可走。

  她的对手最终认输了,菲欧娜为她的国家乌干达赢得了一场胜利。她松了一口气,开心地在她的棋盘前和胜利纪录合影。

  2012年,她再次代表乌干达参加了第40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和队友们一起屡挫强敌,将国家队的世界排名往上提升了整整19位,成为全国英雄。

  世界象棋联合会授予她女子候选大师(WCM)称号,这是乌干达建国以来,第一次有女性获得这个称号。

  回到乌干达时,她接受了国家领导的赞扬和媒体的采访。

  记者兴奋地问她:“你今晚回家,第一句想跟妈妈说的话是什么?”

  “我想问她,”菲欧娜说,“妈妈,我们明天的早饭够吃了吗?”

  早饭当然够吃。菲欧娜参加比赛赢得的奖金确实改善了她的家庭情况,但在她买得起贫民窟外的房子之前,她仍然不得不和母亲一起在卡推贫民窟里继续生活。

  想要离开贫民窟,让母亲有一个家,她就必须继续努力下棋,赢棋,和对手战斗,和生活斗争。从前,是为了一碗粥,现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2010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

  她特殊的经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参加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后,各国媒体纷纷报道这个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象棋女王。

  作家Tim  Crothers看到了相关报道,对她十分有兴趣,在采访了她之后,为她写了

  传记《卡推女王(The  Queen  of  Katwe)》。

  这本传记经由迪士尼筹备,最终拍摄了电影《卡推女王》。

  迪士尼找来了

  第一位获得金狮奖的女性导演,米拉·奈尔。她对这部女性题材的电影十分有兴趣。电影里饰演菲欧娜的是新人演员马迪娅·纳尔万加,曾经获过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露皮塔·尼永奥饰演菲欧娜的妈妈。

  电影里,童年的菲欧娜对未来充满了幻想。

  “妈妈,我能成为一个大人物吗?”

  “别想这些事,孩子。”

  “为什么?”

  “像我们这样在贫民窟的人……你会失望的。”

  学棋后,她和同伴下棋,坚韧而顽强。

  “菲欧娜,你会输的。”

  “我不会输,我一定会赢!”

  教练发现了她的天赋和努力,鼓励她:“你一定可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菲欧娜虔诚地亲吻象棋,亲吻她的希望。

  在国际比赛上,对手看不起年幼的菲欧娜,同菲欧娜握手之后,居然嫌弃地用桌布擦手。

  菲欧娜用实力让装逼的人装不下去。

  “眼镜该换了,居然没有看清你的实力。”

  “她赢了!”

  “她赢了!她是我们的英雄!”

  菲欧娜知道这部电影将在月底上映,当被问到她是否已经看过电影时,她笑了:“我没有看过电影,但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

  比赛奖金、书和电影的合约收益。终于让菲欧娜和她的家庭彻底摆脱了贫穷。她不再是当年那个连饭都吃不起的瘦弱小女孩,现在的她自信、大方,在卡推的寄宿中学学习,并梦想着明年秋季向哈佛大学提出申请。

  她并没有离开卡推,而是用课余时间,在卡推做起了象棋教练。

  “我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他们激励。”她看着贫民窟的其它孩子们,“象棋给了我全新的生活,我希望也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是一个国际象棋迷,国际象棋至少帮助他取得了人生的两项辉煌成就:

  一是国际象棋为布热津斯基指明了寻求和平之路,他参与了中东和平进程谈判。

  布热津斯基作为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参与了美国卡特总统、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Menachem  Begin)中东和平谈判。在美国推动下,埃以双方于1978年9月17日签署《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  )。

  为此,萨达特和贝京于1978年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埃以双方在此基础上于1979年3月26日正式签署《埃以和平条约》,结束双方之间持续30多年的战争状态。

  戴维营会谈期间,布热津斯基曾与以色列总理贝京进行了一场国际象棋对局。这一对局的象征意义是把国际象棋与人类和平事业联系到一起,因此名垂青史。

  对于这一对局,布热津斯基回忆道:

  他(指贝京—译者注)一开始就告诉我,自从1940年9月以来,他这是第一次下国际象棋。那时,他正在进行一场国际象棋对局,内政部人民委员会的人闯进家门,把他抓走了……

  但是我怀疑,贝京提起他被内政部人民委员会抓走的那一盘国际象棋对局,是为了在心理上麻痹我。在我和他的对局临近结束时,贝尔夫人注意到他的丈夫和我深深沉浸在对局中,她说:“梅纳赫姆就是喜欢下国际象棋!”。

  国际政治需要布局谋势,运用子力,选择目标,攻守兼顾,这与国际象棋有相通之处。在书中,布热津斯基把国际政治看作是一个战略大棋局,把欧亚大陆看作是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中心地带,他用国际象棋的眼光为各国分配角色:美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型霸权,是下棋的人或者国际象棋的王;法、德、俄、中、印五国是既有民族意志也有能力运用自己力量影响世界现有格局,是“地缘战略国家”,在国际象棋中是重子----王后或者车;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伊朗五国均分布在在世界政治大棋盘的中心地带,构成“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它们是国际象棋中的轻子----马和象;而英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埃及、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墨西哥等重要国家,则由于其各自所处位置太边缘了,被排除在决定世界未来的大棋局之外。连一个小兵都没有捞上。

  此书是美国人写的,坚持美国中心论,以美国眼光来看问题,为维护美国霸权服务。

  同一个世界,如果换了主角,由中国人写,以中国眼光来看问题,为维护中国利益服务,则各种角色子力配置,攻守形势,必然会有许多不同。


  (https://www.yourenxs.cc/chapter/18129/40460843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