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荷兰必胜二
你因孙伯符之故,不愿效命吾主。」
鲁肃哈哈一笑:「我与其素不相识,又有何顾忌?」
周瑜闻言剑眉一挑,洒然说道:「话说回来,之前袁术和刘勋三番相请,子敬都不肯入仕,如今为何却肯主动相投王政?」
「公瑾何必明知故问?「鲁肃笑道:「吾等有志之臣,不事无为之主,若遇明主,自当纳头即拜。」
「你如今已为其臣,吾却尚是自由之身。」周瑜故作不悦道:「为何要妄言诓我与你同去荆州?」
「和刘表这种清流打交道很麻烦的。」
鲁肃苦笑道:「虽然带了钱帛,也带了主公的令书,不过能否成功求粮,尚未可知,有公瑾相助,或能多上几分把握。」
「什么让我相助?」
周瑜淡淡地道:「是想借助家父留下的那点香火情吧?」
周瑜的父亲周异曾担任过洛阳令,洛阳令,顾名思义便是国都洛阳的县令,作为首都的行政长官,无论地位还是权利自然远非寻常县令可比,毕竟城内住着的除了平民百姓,还有当权的官员、皇亲国戚、乃至世族功勋。
所以朝廷给了洛阳令极高的权限,作为洛阳令,不仅可以参加朝廷的大型典礼,还和河南尹、司隶校尉共同掌握着刑狱,以及北军的权力。
而刘表当年曾在洛阳任北军中侯,掌管北军五营,和周异这个同僚的交集自然不少,有了交集,也便有了交情,顺带一提,曹操也作过洛阳的北军部尉,要说起来周异还算是他的老领导。
被周瑜揭破了自家的心思,鲁肃却是毫无尴尬之色,只是笑道:「也不仅如此,我听说刘表此人惯爱以貌取人,便是没有令尊的那层情面,单是冲着公瑾兄的这份卖相,相信也会对此行多有助益,哈哈...」
听到这话,周瑜哭笑不得,没好气地瞥了眼鲁肃,对方这话说的,似乎他除了外貌之外,竟是无一足取似的。
......
送走了使团之后,王政没有回城,一直看着鲁肃一行人的身影远去,方才带了陆绩等人,转行向南,继续接着视察民情。
下午城外又陆续来了两批人马,却是吴胜和臧霸所部。
臧霸其实上午就到了,不过因为约定的是午时相迎,所以他又在城外等了会儿,正好吴胜今日也从广陵赶回了九江,两人便一起进城。
徐方带着黄忠等人出城相迎,便如当初王政迎接他们一般,一样的出城二十里,鼓乐齐鸣,一面面赤红的军旗迎风招展,配上一队队擐甲执戈的卫士,精光耀日,远远望去,十分威武雄壮。
众人相见,自有一番热闹。
其实这已是吴胜第二次来到寿春了,不过上一次隐匿行踪众人皆是不知,对于陆绩、顾雍乃至甘宁等人,今日才算是与这位赫赫有名的「徐州牧第一亲信」初次见面,
他们面对吴胜不敢怠慢,吴胜也同样放低了身段,他本就是粗中有细之人,自然知道扬州新附,天军要想在此地迅速的站稳脚跟,对陆、顾这些袁术旧臣,地方士族的代表是非得拉拢不可,所以也很是客气,官事完毕,还嘘寒问暖,拉扯了一通闲话。
这番作态落入了熟悉他的徐方、黄忠等人眼中,自然大是意外,冷眼旁观的张辽更是心中想道:「早前听说这吴理头乃是州牧的总角之交,生性悍勇,当初北海灭国一战,更是披坚执锐,亲临前线,立下先登之功,为徐州开疆千里,端是声威远震。」
「其后又横跨山川,纵横千里,一路南下迎战江东各路宿将,尤其是那黄盖,当年在江东猛虎孙坚的麾下便曾屡立战功,连董卓的西凉军都曾败在其手,何等勇锐,却在六安不敌
吴胜,落得个城破身亡。」
「如此大将,堪称徐州的顶梁之柱,只是却不曾料到,此人如此年轻,身居高位,为人却是这般的随和、没有架子...」
想到这里,张辽又瞥了正与吴胜相谈甚欢的徐方,暗中点了点头,徐方和吴胜都是王政的嫡系,同样少年成名,却能在面对他们这些新附之人时这般礼敬,这让张辽觉得很是满意,更是佩服起了王政的御下之能。
诸人叙话片刻之后,徐方和张昭当先引路,一行人迤逦回城。
尽管吴胜、臧霸所带来的部队,已然分出不少转道往去城外营中驻扎,但他们随身还是带了数十亲兵,再加上徐、张诸人的侍卫,合在一起,也有三四百人,大部分皆是骑兵,他们逆风而行,马蹄卷踏,掀起的动静不小。一路奔行,吸引了许多的沿途百姓观看。
待进入城中,更是引起了一阵轰动。
人皆虎贲,马若游龙,秋日艳阳的映照下,更是铠甲夺目,器械鲜明。
诸将按照主客之分,并及官职高低之顺序,以行军之法,前后相继而行,每间隔十来人,便有一面小旗,是各个十人队的军旗。又每间隔数十人,便又有一面大旗,不论小旗、抑或大旗,执旗的旗手,一个个都为高大威猛之士,端坐马上,旗帜高扬。
有识字的,每过去一面旗,便念一遍给围观的百姓们听。
「...此小头面锐者,乃是建威将军吴胜,听说其是州牧的总角之交,从起事以来便跟随左右,身先士卒,陷阵先登,大小数十战从无败绩!你可知他字什么?字理头!真是名副其实,杀人无算的人屠啊!」
听到这话,周围人纷纷倒吸一口冷气,看向吴胜的眼神皆都带着敬畏,又有百姓指道后一面的将旗问:「这又是谁人?」
有人接口道:「将旗上写着臧,想必便是臧霸了,此人之前本是泰山贼,后收兵于徐州,聚合军众屯于东海一带,自成一方霸主,不过后面遇见咱们州牧,被其折服,主动投效了。」
这些识字人里,其实有不少都是天机营的俳优,最为擅长的便是这等说书事,每一个武将经过人群时,他们都要大肆吹捧一番,主题自然是这些将领都是什么世之骁虎,万夫莫敌,更是桀骜难驯云云,当然,绕来绕去最后的重点自然是要提一提王政的英明神武,乃至天命所归了,一番话神神怪怪,唬的寿春百姓们人人一愣一愣的。
正说话间,骤然听见街道上的百姓们喝彩连天,临街的高楼上,也纷纷被推开窗户,或者正在酒楼吃饭的客人,或者人家闺房里的少女,到处一片欢呼之声。
诸人急忙去看时,却见队伍已经快走到了尽头,行在诸将之末的,乃是个发须微白的中年将军,年纪虽是不小,浑身却充斥着昂然英武之气,身后一面大旗,刻着一个龙飞凤舞的「黄」字。
「黄汉升!」
不需俳优介绍,百姓里已有人先喊了出来:「听说当初平定孙贼叛乱时,黄忠将军便屡次马踏连营,斩将夺旗,率领数千人马雨夜奇袭龙舒,一战告捷,迎来了徐州援军,其后又激战六安,力伏黄盖,这是真正的万人敌啊!」
「何止呢,听说黄将军为一都伯时便曾在攻伐平寿时冒着弓矢如雨立了先登之功,那孙策号称小霸王,有万夫不当之勇,亦是在和黄将军阵前斗将时被其单臂擒杀,端的是州牧麾下第一虎将,骁勇无双!」
不同于其他人,黄忠是从一开始就随着王政直接南下扬州的,更在徐州军与孙策军的激战中表现出色,故在袁术和王政为联盟时,他的名声便已传入了寿春,可谓人人都知道黄汉升的其人其事。
一时间,「黄将军威武」之声呼声振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从一条街道蔓延到另一条的街道,
发展到最后,竟是全城皆呼,山鸣谷应一般,竟把本该是今日主角的吴胜和臧霸风头抢了个精光。
不仅是吴胜和臧霸没想到黄忠在寿春居然有如此的声望,徐方和张昭亦是大出意外,不由面面相窥,一时无语。
其实黄忠自家也没想到这点,要说在寿春城内策马行街他也不是头一遭了,以往却是未曾有过这般的轰动啊,今日这是怎么了?
黄忠忘了一件事,之前的几次的策马行街,可是有王政在场的。
王政在场的情况下,所有的欢呼,所有的敬畏,自然都集中在其一人身上,这便如同明月当空之时,便很少有人会去关注点点繁星中,到底哪一颗的光芒更闪耀些...
但当王政不在场时,他这个寿春百姓眼中的「熟人」自然便成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辰了!
原本洋洋得意的吴胜,听见这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便有些不舒服了,猛然间更是想起黄忠之前和之间起过的摩擦,登时便神情沉了下去,更是冷冷哼了一声,对着一旁的徐方阴阳怪气的道:「让队伍走快些吧,不是说将军备下酒席,晚上要请咱们喝酒么?」
「俺和臧霸连赶了几天的路,满身征尘,就这么见将军未免不敬,怎么也得先找个地方洗漱一番,换身衣服。」
徐方和吴胜相识多年,哪里还不知道这厮是嫉妒了,不由哑然失笑。
其实众人却是不知,黄忠之所以在寿春有如此高的名望,固然有其本身的战绩在,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出自王政的暗中推动。
作为穿越者的王政太清楚舆论的力量了,故而很早便组建了以俳优为主的天机营,便是为了和士族阶级抢夺话语权,抢夺民心,能在徐州获得超乎其他诸侯的掌控力,一方面是兵锋之锐,一方面也离不开这些说书人一直在不断的为他正名。
故此,在表面上一统九江之后,王政又让糜芳召集了很多文人,在短短时日内创造了许多的评书、小故事之类,并一如徐州旧例,将城中的俳优全部组织起来,统一去集中宣传。
若是陆绩、顾雍这些人现在在城中的街道巷陌转一转,便会惊讶的发现,如今的寿春城中,所有的茶馆酒肆,青楼瓦舍之内,所有的说书先生以及歌伎舞女们,他们说的、唱的几乎全都是有关王政和麾下众将的故事。
什么「王政攻临淄」「吴胜克平寿」「徐方破平舆」等等,除了新附的甘宁和张辽目前实在是没有题材之外,其他的众将几乎人人都有。
在王政看来,才入江东不久,与寿春百姓本质上还是有些隔膜的,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抓住民心、重新稳定局势,在施行种种的救济措施之外,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扬徐州将士的勇武,不失为一条捷径。
两汉的风气极为尚武,江东百姓亦不例外,都喜欢听沙场争雄的英雄故事,让百姓们觉得徐州的武将们都很厉害,都是英雄,觉得能与其同为一个阵营,是很自豪和骄傲的事儿,那么无形中就自然而然地拉近了王政的天军与江东人民的关系。
当然,一开始王政其实并没有选择黄忠为造势的重点,但对于寿春百姓而言,相比异国他乡的彭城、北海,乃至泰山,他们自然就更为关心脚下的土地,以及发生在本地的那些战事...
而在江东这里,除了王政之外,便是黄忠最为大放异彩了。
发现了这点之后,王政自然顺水推舟,让天机营大肆宣传,钦定黄忠为第二主角了。
这段时日下来,黄忠的「万人敌」的标签已是深入人心,到今日一举迸发,效果极其惊人,几乎是满城欢呼,人人雀跃。
一行人各回本府,稍作休息,如张昭这类确定未来要在寿春常驻的自然都买了府邸,如徐方吴胜这些
只是过客的自然便先住了使馆。
待到晚上,从城外赶回来的王政宴请诸将,在席上和众将一番讨论,定下了接下来对寿春旧军的整编事宜,由徐方和吴胜主导。
具体是从寿春旧军各部中,抽调其精锐者,打乱编制,重新建成一支六千人左右的新军,分成四营,归属地军。
被淘汰掉的士卒,一律转入屯田军编制。由原本将校带领,分去两郡各县,协助地方准备春耕。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cc/chapter/2185631/73942766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