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赤峰
景阳十六年的春夏两季很不平静,朝堂上总被浓重的忧虑情绪所萦绕。无论是赞成北伐的大臣还是反对者,无不日日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子侄、儿孙。
然后在心底悄悄诅咒紫禁城里的皇帝不得好死!你没儿子,随便送出去个兄弟当幌子,却要拿我们的嫡亲后代当炮灰。呸,断子绝孙的祸害!
不过也不全是坏处,有了这些牵挂,绝大部分朝臣们不管是否真心,都发自内心的希望朝廷的军队打胜仗。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儿孙们尽可能保住小命,进而提高了朝政的效率。尤其事关前线的事情,谁敢磨磨蹭蹭心不在焉,马上就会被同僚一致排挤。
和朝堂相反,民间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却抱着乐观态度。有了《半月谈》和《商报》的推波助澜,大部分战报都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被刊登出来,然后引发一片弹冠相庆,连带着茶肆酒楼的生意都好了起来。
谁不愿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朝廷打胜仗呢?虽然说明面上看不出短期收益,甚至还可能让自家人成为死亡名单中的一员,但从整体上看百姓们还是支持的。
说起死亡名单,这也是今年的新奇事儿。以往打仗,就算报纸有刊登,也只是讲述作战过程和最终结果,顶多粗略的写一写歼敌多少、俘虏多少、损伤多少。
但这次不一样了,每个月的第一期报纸里都会详细列出参战陆军上个月的死亡名单,具体到每个人名,详细到籍贯、年龄和职务。
还不是简单的报个丧,谁家如果有人上了这个名单,很快就会有当地衙门里的公人敲着锣打着鼓热热闹闹的登门。除了送上一份来自兵部的抚恤金,还会在村口或者家门口立上一块石碑,详细罗列了战死之人的功绩。
同时也写上了朝廷的态度,很短的一句话:XXX为国捐躯,留名千古,世人敬仰,当以国士待之。以军衔论,享优待。
啥优待呢?除了抚恤金外,家中如果有贷款,剩余的就不用偿还利息了;家中如有小童,无论男女皆可免费入新学;家中如有青壮,可马上加入新军,军衔从一等兵起。家中如有冤屈,可写信给总参谋部,直达天听!
真要说朝廷优待阵亡士兵的条款,好像也没什么干货,毕竟习惯向银行贷款的民众还是少数,有新学的州县也仅在沿海地区。如果不是家里活不下去,大部分百姓还是不愿意让自家孩子去吃皇粮当兵。
只有最后一条好像有点用,但真管用假管用还不好说。官官相护了上千年,一个人想改掉坏毛病还要下决定拼毅力多半做不到呢,何况偌大的国家乎。
不过有一说一,中国的百姓是真好糊弄。他们不求老爷们真给自己做主,只要少祸害几次,平时给个态度,心里就满足了。
现在是不是少祸害还不好说,但态度真来了,那就别给脸不要脸了,接着吧,否则可能连态度都没了。
但这块碑在官场之中却不是走过场。总参谋部是什么样的存在,可能只有百姓不清楚,但凡是个有品阶的心里都明白,百分百能直达天听。
于是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治下百姓别没事就向皇帝直接告状呢?其实很好办也很容易办到,无非就是少祸害他们,顺便把工作干认真点。
只可惜,若是没有这块碑镇着,有些官员还真做不到,哪怕很简单的事情,到了他们眼中却如同登天。
六月中,产房传喜讯,生啦!不是人,而是城。经过上万工匠的不懈努力,赤峰城从无到有诞生了。
形如其名,全部由在附近山上采集的褐色石头垒砌,称为赤;城市沿着山坡走势逐渐升高,正面的主楼不光高,还有个尖顶,似山峰。
当洪涛拿到陆军参谋部勾画的效果图之后,立马知道是谁设计的了,熊三拔没跑儿。这家伙把传统的中式城墙和欧洲的教堂城堡给融合了一下。
要说美吧,真看不出来,反倒有点不伦不类。但实用性绝对够,因为城堡坐落在半山腰上,采集石头时将山腰炸出个缺口,这才叫易守难攻。
就算把城墙和塔楼全炸塌也仅仅是皮外伤,驻军还可在废墟上坚守,效果和城墙差不太多。而山上还有几股泉水,只要武器粮草够,不付出十倍以上的伤亡基本无解。
这下林丹汗更难受了,本来就打不过藏在山坡沟渠里的大明陆军,现在又建起一座坚城,明军可以舒舒服服的驻扎在里面,随时随地不分昼夜的派兵去附近骚扰,这日子还咋过嘛。
更麻烦的是墙还没倒呢,已经开始有人推了。喀尔喀五部就不提了,老炒花两个月前喝醉酒走了,他的两个弟弟正在争夺部落的领导权,内部都快打起来了,谁还顾得上大汗。
就算老炒花活着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更派不出多少兵。喀尔喀五部做为好端端的左翼三万户之一,标准的大部落,两年时间被富峪城的明军给活活折腾黄了。
超过三分之一的牧人转投了察哈尔和科尔沁部,还有不少干脆投进了汉人的怀抱,躲在锦州附近谁也不听谁也不搭理了。
大金国好像也指望不上了,自打朝鲜换了国王,原本的盟约全都不承认了,哪怕是白纸黑字写的也瞪着眼说是假的。双方又恢复到剑拔弩张长期对峙的局面,少一半兵力都要去盯着宽甸地区,没有精力再派大军北上。
最可气的就属科尔沁部,眼见着打不过明军,连招呼都不打就私自撤兵东去,杳无音讯。派人去询问,奥巴大台吉总是卧床不起,说是染了重病。其余的人谁也做不了主,就这么耗着。
很明显,科尔沁部也看出了察哈尔部的窘态,不想再跟着受了伤的狼王一起混。反正他们的领地距离大明最远,气候又最冷,汉人就算想攻打一时半会也过不去。
反倒是察哈尔部一旦被迫迁徙,那空出来的辽河平原就有便宜可占了。汉人不管能不能打仗,终归不习惯草原上的放牧生活,只要肯认怂叫声干爹,估计大部分都得归科尔沁部所有。
跟着谁混不是混嘛,让部落里的牛羊有草吃、有水喝,让男人们能买得起美酒,让女人们买得起细棉布,让孩子们喝奶的时候能放上一勺白糖,让部落的人口越来越多,这才是关键。叫什么、属于谁,真不重要。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cc/chapter/2195451/11432782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