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二更合一
大婚将近, 本应该是快乐的时候。
但师长的离世,给这幸福蒙上了一层阴影。
胤禔劝说:“顾先生离世前就遗憾没看到你娶妻生子, 你赶紧完成他的遗愿,之后告诉他,你已经成家立业,了却顾先生一桩心事。”
胤礽这才振作起来。
康熙很佩服这群前明遗民,就想给他们身后名,追封个什么官职。
比如太子的老师顾炎武, 一个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不为过吧?
胤礽赶紧阻止康熙。
顾炎武等人一辈子以明遗民自居,虽肯教导他,也只是希望华夏以后更好,并不是忘记和背叛前明。
尊重他们, 就不该追封他们。
康熙叹气:“好吧,朕给他们立忠良祠如何?”
胤礽点头:“还是汗阿玛想得周到。”
张罗顾炎武等人身后扬名的事,认可他们明遗民的操守,落在了顾太监顾问行身上。
顾问行身为前明太监,康熙知道, 他心中一直对前朝旧事难以忘怀。
这并不是顾问行不忠于康熙,也不是不忠于大清, 只是那段时间的经历,总会给顾问行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顾问行曾经向康熙请求过, 待他年老之后,可不可以为当年闯王入京时蒙难的前明贤良立忠良祠。
康熙那时候就已经准许了。
胤礽知道, 第一世中顾问行被康熙特准出宫养老, 返乡探亲。从康熙三十八年到康熙四十年这期间, 他在密云等处为前朝忠良修建了忠良祠, 还在寺庙中捐钱为前朝忠良祈福。
现在顾问行可能会提前养老, 但这并不是康熙不信任他,而是更爱护他。
第一世康熙几次亲征噶尔丹,内宫中大小诸事都由顾问行处理。
史料中有留存康熙那段时间的书信,外事问监国的太子,内宫之事却不是妃嫔和太后处理,而是交由顾问行。
胤礽第一世在监国期间也和顾问行交流良多,收获良多。
直到三征噶尔丹结束,顾问行才拖着垂老的残躯,辞去总管太监一职,得以休息。
即使是康熙的心腹赵昌,也只是顾问行的副手而已。
至于后世各种清朝小说影视剧中出镜次数最多的梁九功,便是在康熙三十八年后,即顾问行辞去总管太监职务后,才有被重用的记载,成为康熙新的心腹。
而魏珠,则是在康熙三十一年才进宫,于康熙四十九年后,即梁九功获罪后才发迹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
赵昌一直处于幕后,虽是康熙的心腹,但不常参与前朝传旨之事。
顾问行、梁九功和魏珠三位在前朝留名最多的太监,贯穿了整个康熙朝。
康熙的雄途霸业是以三征噶尔丹为分水岭。顾问行就是辅佐和见证了康熙风华正茂的全盛姿态。与康熙不仅是主仆,更亦师亦友,从康熙对顾问行的书信中就可以看出,康熙甚至视这个前明太监为家人。
康熙舍不得顾问行离开。
但最终,他决定让顾问行主持完胤礽的大婚之后,放顾问行出宫。
因为康熙真的视顾问行为师友,为家人。作为皇帝和太监,他们之间这样的情谊十分难得。
顾问行虽年老了,但骑马的能耐可不比一些年轻的太监们差。
胤礽快马加鞭赶来的时候,顾问行也同行了。
听了康熙的旨意后,顾问行感激接旨:“奴才来世必结草衔环,报答皇上知遇之恩!”
康熙让人把顾问行扶起来:“好了好了,你只要好好养身体,多给朕和太子写信,多陪伴朕和太子几年,就算报答朕了。”
康熙叹气。陪着他的老人一个又一个的走了,他真的难受啊。
“对了,明珠和索额图身体还好吗?”康熙想起了另外两个老伙计。
胤礽无语道:“他们俩啊,前段时间又在朝会中斗殴,被我罚禁足了。”
康熙深呼吸:“他们还斗殴?”
胤礽道:“明珠的眼眶乌了,索额图的嘴角破了,打得可厉害。劝架的大臣们都被两人踹了好几脚,有个老大臣倒地不起,据说骨裂。”
康熙:“……看来朕短时间不用担心这两个老家伙。”
胤礽使劲点头。
明珠和叔外祖父这辈子能活的时间肯定很长很长,操心他们实属多余。
胤禔感慨:“什么叫祸害遗千年,这就是祸害遗千年,他们俩就是老不死的祸害……哎哟,汗阿玛打我就算了,弟弟你怎么也打我!”
胤礽扑上去拽住胤禔的腮帮子往外扯:“让我看看是不是这张嘴乱说话?看我不把它撕碎。”
康熙给胤礽鼓劲:“就是!撕碎!”
成为布景板的胤祉、胤禛和胤祺打哈欠。
打起来了,又打起来了。反正他们也不敢劝架,不如打哈欠。
处理好几位老人们的身后事,看着他们的友人和后人抱着骨灰盒回乡后,康熙才换上皇帝仪仗,起驾回宫。
太子带着几个侍卫和太监,急匆匆快马加鞭连夜出京,若是在以前,一定会引起京中众臣骚乱。
皇上是不是出事了?他们是不是有机可乘?
若是几年前,他们一定会这样想吧。
但现在,他们听到太子连夜出宫的消息后,都翻了个身,一边继续睡觉一边叹气。
姜太公钓鱼好歹还有个直钩子,皇上和太子钓鱼现在连直钩子都不给,就扔根线下去,让鱼自己用鱼线把自己捆起来。
下次这两位爷是不是连鱼线都不丢了,直接站在岸边喊,鱼儿鱼儿快上来,让鱼自己往岸上跳?
鱼都要被这两位爷给钓绝种了。
果然,几日后,康熙大摇大摆回京,身后还跟着许久不见、但他们希望永远别再见到的直亲王。
大臣们翻白眼。
康熙回宫之后,先封胤祺、胤禛为郡王,胤祺为贝勒,胤祚、胤祐、胤禩为贝子。
小阿哥们还没成亲就封爵?
行吧,他们几岁的时候就迈动着小短腿被皇上压榨,早点封爵也没什么。
康熙又给直亲王加双亲王俸禄,准许直亲王的亲王爵位多沿袭一代。
大臣们仍旧没有什么反应。
直亲王的功劳很大,封就封吧,反正太子将来继位后,还有个铁帽子亲王可以给他大哥戴。
康熙最后册封太子妃,并给太子妃加一份亲王俸禄。
大臣们:“???”
皇上你要干什么?!太子妃就太子妃,怎么还加亲王俸禄了!!
康熙道:“太子妃乃是大清科学院院长。以后大清科学院院长位比亲王,虽不封爵,但领亲王俸禄。”
大臣们:“……”
他们听懂了康熙的言下之意。这并不是什么给大清科学院的院长加爵位,而是表明,以后大清科学院的院长应该都是由亲王担任。
胤礽在心里叹气。
康熙对这些科技既看重又恐惧。所以,这些技术肯定要牢牢掌握在大清皇家手中。
胤礽曾经给康熙提过意见,希望增加自然科学推广力度,重赏科学家。
康熙听从了一部分,拒绝了一部分。
康熙听从的部分,是模仿国外,给大清科学院评等级,其待遇视同同等级官员。
论文成果和科技成果,康熙都会奖励金钱和荣誉,以激励科学家们继续钻研。
但这一切,也就比古时候的皇帝奖励工匠的力度大了一些,远远没有达到胤礽想要的力度。
首先,现在科学家的地位仍旧比不过科举的文人,更比不过勋贵宗室。
然后,康熙拒绝将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推广给全华夏,只在勋贵和官宦子弟中寻找好苗子,以师徒的方式教导。能使用大清皇家科学院教材的学校,只有两所大学。
康熙的态度很明显,胤礽便不再多提了。
大清毕竟是一个先家后国的封建王朝。康熙所做一切都是基于维护大清的统治。
所以,科学家的地位很难和文人等同。
所以,康熙绝对不会让普通老百姓随意学习自然科学,开老百姓的民智。
康熙此举当然是落后的,但胤礽无法苛责康熙。
康熙在这个时代,或许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极限。这只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而已。
其实哪怕是后世,西方的快乐教育不也一样,尽量不让底层老百姓有科学逻辑思维?
他们连两位数内加减法都必须按计算器,从出生起、从初高中甚至小学时就开始分流。什么时代的愚民政策,都是一样。
利用高考,把普通人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知识、逻辑都塞进未成年的脑子里的国家,才是这颗蔚蓝星球上难得一见的奇葩。
胤礽和康熙的施政冲突除了推广自然科学之外,还有关于满语的态度。
当初努尔哈赤命令人利用蒙语创造出满语。这种临时创造出来的语言就是空中楼阁,难学也难理解。
后世有研究学者笑称,这玩意儿就和甲骨文一样,实用性确实低,更别说推广了。
所以当大清灭亡的时候,朝灭政消,满文很快就销声匿迹,满人自己都忘记了这玩意儿,根本传不下来。
胤礽认为,满文增加了满汉隔阂。取缔满文不可能,满清勋贵不会同意,也会动摇大清统治根本,但可以创造一个更简洁的“满语”。
胤礽拿出了自己的“满语拼音”方案,把满语圈点改成了字母,然后“吸汉语的血”,只取音不取意,为汉语注音,将从秦始皇起就没能完成的“字同音”大工程完成。这样,大清其他百姓也会“满语”啦。
好吧,说这么多,其实都是假话。胤礽拿出来的就是汉语拼音而已。
他想打着推广“更简洁的满语”的旗号,把汉语拼音表给弄出来,以让更多的人更容易学习汉语。
更重要的是,“字同音”对维护国家大一统,与“书同文”一样重要。官话推广能减少各地隔阂,让政令更好的推行。
现在的汉字全是用“切字法”,并不规范,且很繁琐复杂。光是启蒙,就需要非常大的门槛。
可以说,若不是有先生手把手的教,学子们要学会认字都很难。
所以在童生考试,许多人字都认不全。
雍正登基后,也试图推广官话,曾下旨不会说官话就不准科举,没几年就失败,就是因为这个切字法要“同音”,实在是太困难。
当然,用某岛国的偏旁部首注音也不是不行,但满洲勋贵想要的满语,肯定是与汉字长得完全不一样,否则骗不到他们。
汉语拼音正好符合满洲勋贵的心理预期。
胤礽摩拳擦掌,要完成四弟弟完不成的事。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点也被康熙否决了。
康熙并不是不知道满语的弊端,也不是不知道“字同音”的重要性,但他第一不希望满语失去表义的功能,第二……
康熙居然不希望识字变得太容易。
看到胤礽的愕然,康熙摸着儿子的脑袋道:“我知道你有一颗惠泽天下的仁心,但保成啊,你若是敢把拼音拿出来,让全天下的老百姓只要拿着拼音表就能读书习字,你大概就活不过明天了,我们大清也大概会立刻灭亡了。”
“这是挖全天下文人的根啊。”
胤礽沉默。
他声音沙哑道:“和科举制度一样吗?但科举制度不也推行了吗?”
康熙道:“没有魏晋南北朝的几百年乱世削弱士族豪强,隋唐敢做这些事吗?即使这样,他们也经历了很多很多代人。你想毕其功于一役,怎么可能?朕先做一点,你再做一点,你的儿子再做一点,徐徐图之。”
“朕知道你想看到怎样的国家,但在朕在世的时候不可能实现,在你在世的时候大概率也不可能实现。甚至朕的孙子、重孙都实现不了。但我们一步一步铺垫,说不定到了大清灭亡的时候,就厚积薄发,将你想要的世界实现了。”
大概是听多了胤礽满嘴的“大清灭亡后”如何如何,康熙也不再避讳谈论大清灭亡的事。
华夏历史中有那么多强悍的朝代,哪怕是汉差点灭亡后又复国,最后也成了历史长河中的过眼烟云。
大清不可能例外。
康熙知道胤礽看得很远,他也不由看得远了一些。所以他希望胤礽稳一点,再稳一点,在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先稳住了国力、不让海外有可趁之机之后,再小心翼翼对国内改革。
如果没有海外,胤礽激进一点就激进一点,只要稳住国内就能赢。
可现在不是啊。海外群狼环伺,大清稍稍弱一些,就会引来狼群捕食。
有时候,康熙自己都会从梦中惊醒,担心睁开眼睛之后,周围已经被那些长相和大清人迥异的海外人占据。
哪怕是五胡乱华,哪怕是宋元、宋金之争,哪怕是大清铁蹄入关,对于华夏而言,后许多苦痛灾难,但远远不到文明灭绝的程度。而是这些“蛮夷”当了一段时间蛮夷之后,就被文明同化,成为华夏文明新的血肉。
可海外那些人不是。
他们的文明起源就和华夏不一样。
大清可以灭亡,可以被其他朝代取缔,那些朝代可以是汉人、蒙人、或者其他华夏大地上的民族。
但若大清亡在海外文明手中,爱新觉罗家就一辈子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无论之前创造了多少辉煌都会被一笔勾销。
康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很害怕看到这一幕。
他也逐渐理解胤礽的想法。
到了大清末代的时候,宁愿爱新觉罗家亲手砸掉龙椅,也绝不可以让海外有可趁之机。
爱新觉罗家最终肯定会有一个亡国之君,但绝对不能有一个灭亡华夏文明的君王。
这罪,爱新觉罗不能背、也背不起。
这也让康熙下定了决心。
但这决心,他暂时不想告诉胤礽。
他只是笑呵呵地打趣将要大婚的儿子,让小阿哥们胡闹,让恼羞成怒的胤礽气得跳脚。
在太子成婚前,康熙和胤礽再次促膝长谈,将以前的矛盾达成了统一。
胤礽再次描述了自己的愿景,康熙告诉了胤礽一些政策为何不能现在施行。
胤礽在当了近一年的实权皇帝之后,也逐渐明白了康熙的苦心。
康熙除了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有立足于实际出发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必须匹配,步子大了会扯着蛋。
穿越者王莽就有很多话要说。
胤礽像个小孩子一样,趴在康熙膝盖上道:“儿子知道了。儿子会更加小心谨慎,只要不能预见结果,就一动不如一静。一切以保存大清国力,维持大清内部稳定为准。”
康熙笑着摸了摸胤礽的头发:“这就对了。”
胤禔打断了这对父子和乐融融:“但是汗阿玛啊,你怎么就动得厉害,一点都没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样子?你做菜快把锅都拍碎了。”
康熙无奈:“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置方式。朕若不激进一些,别说国力强盛,恐怕连踏足海外的机会,国内的满族勋贵和汉族豪强都不会给我们。明白吗?”
胤禔老实道:“好麻烦,我还是不明白好了。”
康熙:“……”
他捂着胸口。
还好他有保成这个完美太子。如果他当时没想立嫡,而是立长,怕不是大清下一代就亡国了。
胤礽笑着站起来,替康熙扶胸口:“大哥虽然不爱思考这些,但大哥做事什么时候错过?大哥就算不思考也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这不是更说明大哥厉害吗?”
胤禔挺胸:“对!”
康熙:“对个屁!给朕滚!你们俩都滚!”
胤禔笑着和胤礽勾肩搭背走了,留下康熙老父亲继续抚胸口。
“你不管管你外甥!”康熙抱怨。
回京后暂时担任康熙侍卫的常泰无奈地从阴影中走出来:“这不是皇上您纵容着大阿哥吗?大阿哥仗着皇上您的溺爱有恃无恐,旁的人怎么管?”
康熙冷哼了两声,转移话题:“朕交给你的事,你做好了?”
常泰道:“做好了。但皇上,您这样是不是有些过了?”
康熙摆手:“闭嘴,你从回大清一路上就唠叨到现在,还没唠叨够?”
常泰叹气:“皇上,太子去年才被您吓了一跳,今年还被您吓,您是不是……”
康熙呲牙:“这不叫吓,叫惊喜。好了,你闭嘴。若此事被泄露,就算你是我小舅子,朕把你关进大牢。”
常泰只能跪地保证自己绝对不会泄露。
他在心里道,对不起了保成,对不起了姐姐,我实在是……我怎么摊上这么个姐夫?!
……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终于到了太子大婚那一日。
这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位太子大婚,所有细节都经过大臣们互殴拿出,然后由太子、太子妃决定,最后汇总到皇帝那里。
康熙大手一挥,直接盖印。
就这样,准了!
大臣们的脸色都很难看。皇上您就不能多看看吗?您哪怕挑挑刺呢?这么重要的事,您却表现得这么轻松,我们心里很不平衡。
大臣们心里再不平衡,也不能对康熙瞎逼逼。
于是太子大婚,就这么开始了。
是日,宫殿中门大开,太子妃如皇后一般待遇,从正门拱桥一路进宫。
什么十里红妆二十里红妆已经完全不能表明太子妃的尊荣,开宫殿正中的大门就能证明一切。
更让老百姓们惊奇的是,太子妃的嫁妆,展现的居然不是金银珠宝、贵重家具,而是一排一排老百姓们不认识的科学仪器和先进武器、道具、医药等。
太子妃入宫的时候,顾太监亲自为太子妃唱嫁妆。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洪亮,一点都不像是个老年人。
蒸汽机。
新式火铳火炮。
救命药。
新式钟表。
显微镜。
印刷机。
改革后的纸墨……
许多许多东西,老百姓们听过的、没听过的,被一台一台抬进了宫中。
老百姓们先啧啧称奇,然后越听越震撼,最后居然跪在地上,高呼神仙娘娘,神仙妃子,神仙太子妃。
天啦,这太子妃究竟是什么人啊!她怎么能做出这么多奇妙的东西?这还是人吗?
我们的太子,究竟娶了怎样的奇女子?
这从古至今,估计都很少有如此奇女子吧?
百姓们高呼太子妃千岁、几千岁……总之除了万岁之外,他们都一阵乱喊。
富察家的人不断冒冷汗,生怕惹皇上不高兴。
康熙却笑呵呵,左顾右盼炫耀:“朕的儿媳妇如何?是不是太子天生一对?”
大臣们都点头,是是是,对对对。
他们可不是敷衍,确实是如此想。
这一场太子大婚如此奇异,百姓们津津乐道许久。
他们以为这次太子大婚就只这么奇异,没想到还能有更奇异的事。
在太子和太子妃向皇上叩首的时候,皇帝宣布禅位。
(https://www.yourenxs.cc/chapter/22622/625554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