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晋末长剑最新文章 > 第一百十五章 哪里最为紧要?

第一百十五章 哪里最为紧要?


第1070章  哪里最为紧要?

纪南城打得轰轰烈烈,丢得悄无声息。

因为严密的封锁,江陵那边压根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毕竟两地相隔二十余里呢,不受干扰下的正常行军都要一天——考虑到河网密布的现实,大部队一天还走不了二十里,毕竟人数越多,行军速度就越慢,人越少反而越快。

从纯军事角度来说纪南城压根就不该守,但从人心和政治角度来说,又不得不守,毕竟这是一个豪族政治年代,你不得不打“士族观瞻”仗。

当然,陶臻打了观瞻仗,还是没用。

当他被押到梁军大营后,神色灰败已极。几乎没有高级别的官员接待他,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审问——还好,没有动粗,算是留了点面子。

十四日,西路军都督蒋恪移驻纪南城,下令后方加紧转输资粮,为下一阶段攻打江陵做好准备。

几乎是在入城同一刻,从东南方向冒出来的敌军袭杀了数十名出外樵采的梁军士兵。也正是通过这些人,他们才得到了纪南失陷、陶臻生死不知的消息。

镇守江陵的陶斌听闻,半晌无语。

反应过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多地囤积粮食、器械、守具,同时连连催促援军。

消息同样很快传到了屯兵华容的陶侃那里。

他面上没有任何异样表情,这不是本就应该想到的事情么?

最近一段时日,他的精力又被牵扯到了东线。

石城告破之后,竟陵、杨口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

他不得不率水陆兵马东进,声援那些江州兵。

而且他运气也不错,居然逮着了一支比较冒进的梁军部伍,先用水师横于河上,弓弩齐发,将河北岸的梁军大队射得冲不过来,再调集主力,水陆夹攻,吃掉了这股兵马,获得了斩首七百余级的小胜。

随后趁着大军士气正盛,挥师北上,与北岸的梁军厮杀一场,结果直接被赶回了南岸。

通过这一连串的战斗,再一次证明晋军野战是打不过梁军的,即便是比较能打的荆州军团。

所以,他只能尽可能利用熟悉地理以及水师战力强横的优势,时不时从侧翼发起偷袭,给黄彪所部制造麻烦,让他们无法全力攻城。

至于西线,说实话他只派了少量兵马,突袭出外樵采的梁军,试图让他们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汤,士气降低。

计划就是这么个计划。但正如邵勋曾经感慨战前制定的计划从来没能原样执行过一样,陶侃的计划也走样得厉害。

纪南城失陷就是重重一击。

此城没了,江陵保卫战就可以开打了。除竟陵、杨口外,陶侃又要兼顾江陵方向,简直没法分身。

梁军给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仗打到现在,被动得要死,几乎生出无法抵御的感觉。

将士们的士气也有些低落。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该考虑沔水以南、长江以北的那些城塞了。那一片从东吴时代就有所开发,“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吴人与魏晋在此相持,都靠这些地方提供资粮。

陶侃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将佐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现在不是时候,现在需要拖,拖过敌军兵锋最锐的时间段。

另外,现在还有人记得襄阳么?还有人想将襄阳守军救回来么?襄樊二城好像被所有人刻意遗忘了。

******

腊月十五日,建邺下雪了。

望日大朝会上,群臣们争论不休,最后也没争论出个结果来。

唯一办成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确定了明年的年号:太常请天子在“咸和”、“永和”、“太和”中选一个。

司马裒选了太和。

他很纯孝,今年仅剩的三个多月都没改元,而是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改元太和。

结束了半天无意义的争吵,司马裒回到了寝殿式乾殿。

此殿是皇帝寝殿,几乎与太极殿同时动工,但进度很慢,因为没钱。直到司马睿临死前,才修得差不多了,勉强可住人。

司马裒如今便搬到了此处居住,皇后山宜男亦寝于此处,因为独属于她的宫殿还没动工呢——宫城之内,皇帝与皇后同为“国君”,都有自己的专属寝殿。

“今日——”司马裒犹豫再三,吞吞吐吐。

“此间只有你我夫妻二人。”山宜男说道。

司马裒想起了王导的话,有些纠结,最终还是决定向皇后问计:“今日殿中军议有人纠劾陶士衡,以其丧师失地,无能至极为由,请褫夺其本兼各职。”

山宜男没有发表自己的态度,只看着司马裒,轻声问道:“丞相何意?”

司马裒立刻说道:“丞相未发一言,故有争论。”

山宜男一听,心中了然,道:“丞相定然还是想用陶士衡。”

“可朕听闻陶士衡与丞相不睦。”

“此一时彼一时。丞相着眼大局,定然通盘考虑,些许不睦,他不会放在心上的。”山宜男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也不要过于苛责陶士衡。”

“为何?”司马裒疑惑道:“群议汹汹,皆言贼兵围江陵、襄阳,迫降新城、上庸,当从重治罪。”

“都哪些人?”山宜男霍然起身,加重了语气,问道。

司马裒看着皇后脸上微微变色,心中一惊赶忙说道:“以刘大连为首。”

山宜男深吸一口气,饱满的胸部随之起伏不定,道:“陛下只需记得一句话,陶士衡纵有千般不是,却没有野心。他在,荆州局面还能维持,既不会降敌,也不会叛乱。有陶士衡在,荆湘二州安矣。”

司马裒听了连连点头,道:“皇后所言甚是。”

忠心比什么都重要,尤其当下。

山宜男不再看他,双手拢于腹前,在殿中踱着步子。

片刻之后,说道:“妾料邵贼已在招抚荆州豪族。朝廷只能依靠襄阳、纪南、江陵、石城等地苦苦坚守,以待转机。陶士衡这仗打得难看,却未必用错了兵。”

司马裒出神地听着。

“妾不通军事。”山宜男停下脚步,说道:“然观东吴旧图,发现其与曹魏、国朝就在安陆、石城、华容一带相持。安陆、石城反复易手,然仅止于此,深入南下至长江也不可能。孙吴于沔水以南、长江以北广建城塞、广开圩田,故兵得以饱食,民得以殷富。积蓄了几年财货后,甚至还能北上收复失地。妾觉得,南北双方僵持于此定然是有原因的,只是不好妄加猜度。”

司马裒最近天天听大臣们讨论军事,素养提升较快,对军争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有时候甚至能插话整两句,虽然也不知道说的是对是错。

此刻听了山宜男的话,觉得有道理,又道:“陶士衡连连飞札,请益兵马。蔡谟直言荆州凶险,襄阳守军形同人质,更请益兵。然贼寿春将张硕围攻合肥新城,大言要下东关,克历阳,饮马瓜步,这一路亦很紧要,皇后……”

山宜男的手下意识捏在一起,无意识搓揉着,半晌后才道:“陛下,历阳、广陵两地,尤为紧要。邵贼一旦攻取此处,看似还有大江阻隔,实则大势已去,建邺左近必有人投降附逆,故万不能让贼人于此得手。”

说完,轻声叹了口气,道:“诸葛道明坐镇淮阴,水陆将士奋力厮杀,堪堪将李重阻隔于淮北。山都督亲自领兵至合肥,声援新城,大战数场,方将邵兵阻于施水北岸。若要益兵,当以淮阴、合肥为佳。荆州只能靠陶士衡勉力支撑了。”

说完,看着司马裒的眼睛,说道:“尽量将贼兵推离建邺,越远越好。陶士衡固然兵少,然何处之兵可称丰足?实在不行可檄调湘州诸郡兵马,北上增援陶士衡。建邺乃要害,人心是根本,陛下不应有疑。”

其实,建邺还是有点兵力的,主要是王舒掌控的禁军。但这支部队不能轻易动用,更何况眼见着荆州战局危殆,江南豪族沈氏居然“不顾大局”,悍然造反,朝廷已经抽调了万人前去镇压。

好在沈氏的造反没得到其他江东豪族响应,且纷纷派人劝说,让他赶紧归顺朝廷,可既往不咎。

目前禁军、叛军已经开始交战,王师初战不利,不过钱氏突然从背后捅了沈氏一刀,战局逐渐明朗了起来,很快就能平定。

“只能如此了。”司马裒也轻叹道。

建邺是绝对不能有事的,一旦出事,局势立刻急转直下。

而要保建邺,合肥、淮阴两个方向就不能出问题。即便筹到了兵马、器械、钱粮,也要紧着这两处用。

“成都李氏鼠目寸光,悍然侵夺晋土,陛下也不要过于忧心。”山宜男又道:“南中本就未开化之地,令刺史、郡守勉力维持便是。”

李成确实有点鼠目寸光。

他们居然趁着梁晋大战的时机,出兵攻取尚在大晋手里的宁州诸郡,让人愤恨不已。

更有人指出,攻打南中不需要多少兵马,李雄更是以拉拢当地酋帅为主。真正值得担忧的,其实是他们兵出峡内,攻打巴东。

朝廷还能抽出兵马支援巴东吗?很难。

想到这里,山宜男只觉有些累,身上仿佛有千斤重担一般,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每一天都在战战兢兢,每一天都在安抚人心,每一天都在忧心忡忡……

山宜男甚至怀念起了当初还是王妃的那段时光,轻松、自在、安逸,每天想的是打理庭院,栽种花草,或遣人行田,经营产业,甚至是和士族女子们书信往来,畅谈诗赋乐理。

她不是天生喜欢军国大事。

她也和陶士衡一样,在勉力维持罢了。

“若实在不放心。”山宜男最后说道:“待平定沈氏后,可抽调数千禁军西行,增援荆州。”

(本章完)


  (https://www.yourenxs.cc/chapter/4203736/83063676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cc